原文標題:《7 Big Ideas for 2025 (and more trends to watch)》
撰文:a16zcrypto
編譯:Ismay,BlockBeats
摘要:本文將探討七大加密核心趨勢,覆蓋穩定幣、應用商店、去中心化治理等多個領域,這些趨勢不僅將推動行業發展,也為未來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提供瞭新的視角。
以下為原文內容:
我們關註的一些趨勢
a16z 根據其合夥人在 AI、美國活力、生命科學 / 健康、加密貨幣、企業服務、金融科技、遊戲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觀察,發佈瞭面向未來一年的「重大創意」綜合清單,旨在啟發科技建設者。
以下是加密貨幣團隊成員分享的一些重要創意,更多令人興奮的內容可閱讀完整文章。
如果想瞭解 2025 年政策、監管等方面的展望,請參閱 11 月發佈的這篇文章。
1、企業將越來越多地接受穩定幣支付
在過去一年裡,穩定幣已經找到瞭產品與市場的契合點——這並不令人意外,因為穩定幣是目前發送美元成本最低的方式,能夠實現快速的全球支付。此外,穩定幣還為創業者提供瞭更便捷的平臺,幫助他們開發新的支付產品:無需中間人、最低餘額限制或專屬 SDK。但大型企業尚未意識到切換到這些支付軌道所帶來的巨額成本節約和全新的利潤空間。
雖然我們已經看到一些企業對穩定幣表現出興趣(以及在點對點支付中的早期應用),但我預計在 2025 年將迎來一波更大的試驗浪潮。具有強大品牌影響力、忠實客戶群並面臨高昂支付成本的小型 / 中型企業(如餐廳、咖啡店和便利店)可能會率先從信用卡轉向穩定幣支付。這些企業並未從信用卡的欺詐保護中受益(尤其是面對面交易),而且高額的交易費用對它們的利潤影響尤為顯著(每杯咖啡 30 美分的費用對利潤損失來說是巨大的)。
我們還應該期待更大規模的企業開始采用穩定幣。如果穩定幣能夠加速銀行業務歷史的演變,那麼企業將嘗試去中介化支付服務商——直接將 2% 的利潤添加到其底線。此外,企業還會開始尋找新的解決方案,以應對信用卡公司目前解決的問題,例如欺詐保護和身份驗證。
——Sam Broner(X 平臺 @sambroner | Farcaster 平臺 @sambroner)
2、各國探索將國債上鏈
將國債上鏈將創造一種由政府支持、帶有利息的數字資產,同時避免中央銀行數字貨幣(CBDC)帶來的監管隱私問題。這類產品可以為 DeFi(去中心化金融)中的借貸和衍生品協議提供新的抵押品需求來源,從而為這些生態系統增加更多的穩定性和可信度。
隨著全球支持創新的政府今年進一步探索公共、無需許可且不可篡改區塊鏈的優勢和效率,部分國傢可能會試點發行鏈上國債。例如,英國已經通過其金融監管機構 FCA(金融行為監管局)設立的沙盒項目,探索數字證券;英國財政部也表示有意發行數字債券。
在美國,由於 SEC(證券交易委員會)計劃明年要求通過傳統的繁瑣且成本高昂的基礎設施清算國債,因此預計會有更多關於區塊鏈如何提升債券交易透明度、效率和參與度的討論。
——Brian Quintenz(X 平臺 @brianquintenz | Farcaster 平臺 @brianq)
3、「DUNA」將成為美國區塊鏈網絡的新行業標準
2024 年,懷俄明州通過瞭一項新法律,正式承認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為合法實體。DUNA(即「去中心化非法人非營利協會」)是專為支持區塊鏈網絡的去中心化治理而設計的,也是目前美國項目唯一可行的法律架構。通過將 DUNA 納入去中心化法律實體結構,加密項目和其他去中心化社區能夠為其 DAO 賦予法律地位——從而促進更廣泛的經濟活動,同時保護代幣持有者免受法律責任,並妥善應對稅務和合規需求。
DAO 作為治理開放區塊鏈網絡事務的社區,是確保網絡保持開放、公平並避免不合理價值提取的重要工具。DUNA 可以釋放 DAO 的潛力,目前已有多個項目正在推動其實施。隨著美國在 2025 年進一步支持和加速其加密生態系統的發展,我預計 DUNA 將成為美國加密項目的行業標準。此外,其他州也可能效仿,采用類似的結構(懷俄明州率先引領瞭這一趨勢;他們也是首個采用如今廣泛使用的 LLC 的州)——尤其是在加密領域以外的其他去中心化應用(如物理基礎設施 / 能源電網)興起的情況下。
——Miles Jennings(X 平臺 @milesjennings | Farcaster 平臺 @milesjennings)
4、開發者將更多地重用而非重新發明基礎設施
過去一年,團隊們在區塊鏈技術堆棧中不斷「重新發明輪子」——例如開發又一套定制的驗證器集、共識協議實現、執行引擎、編程語言和 RPC API。這些嘗試在某些特定功能上或許略有改進,但在更廣泛或基礎功能上往往表現不足。以專為 SNARK 設計的編程語言為例:理想情況下,這種語言可以幫助頂級開發者構建性能更優的 SNARK,但在實踐中,它可能在編譯器優化、開發工具、在線學習資料和 AI 編程支持等方面落後於通用編程語言(至少目前如此),甚至可能導致 SNARK 性能不佳。
因此,我預計 2025 年會有更多團隊借助他人已有的成果,重用現成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組件——從共識協議和現有的質押資本到證明系統。這種方法不僅能幫助開發者節省大量時間和精力,還能讓他們專註於打造產品或服務的獨特價值。
如今,開發面向大眾的 Web3 產品和服務所需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到位。正如其他行業一樣,最終取得成功的團隊將是那些能夠有效利用復雜供應鏈的團隊,而不是那些嘲笑「非自己開發」技術的團隊。
——Joachim Neu(X 平臺 @jneu_net)
5、加密行業迎來專屬應用商店與內容發現渠道
當加密應用被蘋果 App Store 或 Google Play 等中心化平臺屏蔽時,其用戶獲取的頂端渠道便受到限制。然而,現在我們看到一些新興的應用商店和市場正在提供分發與內容發現的功能,而且無需通過嚴格審核。例如,Worldcoin 的 World App 市場——不僅存儲身份驗證信息,還能提供「迷你應用」訪問——在短短幾天內就為多個應用帶來瞭數十萬用戶。另一個例子是 Solana 手機用戶專屬的零費用 dApp Store。這些案例也表明,不僅僅是軟件,硬件(如手機或身份驗證裝置)可能成為加密應用商店的關鍵優勢,就像蘋果設備曾經推動早期應用生態系統發展一樣。
同時,也有其他包含數千個去中心化應用和 Web3 開發工具的商店(例如 Alchemy),以及充當遊戲發行商和分發平臺的區塊鏈(如 Ronin)。但這並非完全是娛樂化的生態:如果一個產品已經擁有既定的分發渠道(如消息類應用),將其遷移到鏈上並不容易(例外是 Telegram/TON 網絡)。對於在 Web2 生態中具有顯著分發優勢的應用也是如此。不過,2025 年或許會看到更多此類遷移的發生。
——Maggie Hsu(X 平臺 @meigga | Farcaster 平臺 @maggiehsu)
6、從持有者到使用者:加密用戶的轉變
2024 年,加密領域在政治層面取得瞭重要進展,許多關鍵政策制定者和政治人士對其表達瞭積極看法。同時,加密作為一種金融運動也在持續發展(例如,比特幣和以太坊 ETP 拓寬瞭投資者的參與渠道)。2025 年,加密有望進一步發展為一場計算技術的運動。但下一個用戶群體會來自哪裡?
我認為,現在是時候重新激活那些目前「被動」的加密資產持有者,將他們轉化為更加活躍的用戶。因為目前隻有 5-10% 的加密資產持有者在積極使用加密技術。我們可以將已經持有加密資產的 6.17 億人帶入鏈上,特別是在區塊鏈基礎設施持續改進、用戶交易費用不斷降低的情況下。這意味著新的應用程序將為現有和新用戶逐步湧現。同時,我們已經看到的一些早期應用——覆蓋穩定幣、DeFi、NFT、遊戲、社交、DePIN、DAO 和預測市場等領域——隨著社區越來越關註用戶體驗和其他優化,也開始變得更容易被主流用戶接受。
——Daren Matsuoka(X 平臺 @darenmatsuoka | Farcaster 平臺)
7、「隱藏技術細節」助力 Web3 的殺手級應用誕生
區塊鏈行業的技術優勢讓其獨具特色,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瞭主流用戶的接受。對於創作者和粉絲來說,區塊鏈技術帶來瞭連接性、所有權和變現的全新可能性……然而,行業內的術語(如「NFTs」、「zkRollups」等)和復雜的設計卻成為瞭阻礙那些最能從中受益的人群的門檻。在與媒體、音樂和時尚領域高管探討 Web3 的無數對話中,我對此深有體會。
許多消費科技的大規模普及都遵循瞭類似路徑:技術先行,隨後某個標志性的公司或設計師將復雜性抽象化,從而催生突破性的應用。回想電子郵件的發展——SMTP 協議被隱藏在「發送」按鈕之後;或者信用卡,如今的大多數用戶都不會關心其背後的支付軌道。同樣,Spotify 的音樂革命也不是通過炫耀文件格式實現的,而是通過將播放列表直接送到用戶指尖實現的。正如 Nassim Taleb 所說:「過度工程會導致脆弱性,而簡單才是可擴展的。」
因此,我認為 2025 年我們的行業會采納這種理念:「隱藏技術細節」。最好的去中心化應用已經開始聚焦於更加直觀的界面設計,使操作變得如同點擊屏幕或刷卡般簡單。在 2025 年,我們將看到更多公司致力於簡潔的設計和清晰的溝通;成功的產品無需解釋,它們直接解決問題。
——Chris Lyons(X 平臺 @chrislyons | Farcaster 平臺)
2025 年去中心化治理的 6 大趨勢
2025 年將是去中心化治理令人期待的一年。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正在不斷突破創新,為匿名代幣持有者共同治理探索全新模式。投資管理公司則努力說服客戶更頻繁地參與在線股東投票。同時,人工智能公司也開始利用公民大會為大語言模型(LLMs)設定規范。這些努力將促使多種去中心化治理實驗同時展開,包括:
- 幫助選民委托投票的網站
- 人工智能輔助的委托機制
- AI 擔任代理人
- 更智能的參與激勵機制
- 更高效的公共物品資金支持
- 更多抽簽治理的實驗